戳上面的“动商研究中心”关注我们哦!
编者按
【近日,体育中考学生服用“兴奋剂”的新闻持续发酵,小编对此事义愤填膺且坚决反对。不过,真正的“兴奋剂”不是常人可以得到也不是常人随便可以服用的。其实,中国的应试教育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伤害很普遍:每逢学期初、学期末、成绩发榜,学生跳楼自杀屡屡发生;为了高考、为了名校,90%的学生都近视了,但整个社会习以为常、见怪不怪……】
据财经网2017年7月13日17:30消息:【中考体育为拼高分 有家长让孩子服用兴奋剂】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学生为拿高分,竟服食含有兴奋剂类药物。张女士的儿子小伟读与北方某省重点初中,中考体育总分50分。“平时他的水平就是39分,仅体育一门就差别人10分,对孩子的影响太大了。”她让孩子提前服用含有麻黄碱的药物,最终考了46分。
观点1:家庭体育的缺失是中国孩子身体素质下降的首要原因
近日《中日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比较研究结果公报》发布受到各界关注,结果显示,“2014年和2016年,中国儿童青少年体格指标(身高、体重和BMI)大部分年龄段显著高于日本;但体能指标的比较中,日本儿童青少年在心肺耐力、柔韧性和灵敏协调性方面均显著高于中国。”
体重、BMI高说明肥胖孩子多,体能指标差更说明中国孩子体质问题比较大。体质体能与体育锻炼息息相关,但与个体饮食营养、习惯起居、遗传特性都关系密切,而影响这些因素的正是家庭体育的干预。
如果一味的要求学校体育的角度去干预,永远也找不准改善体质的办法,如果一味的大义凛然的从别人应该而不是从自己应该的角度对待体质,永远也理不清改善体质的思路。如果说体育锻炼缺乏真是学生体质较弱的原因,那我们可以客观的分析一下到底缺什么,就可以窥见孩子们体能体质较差的根本问题。
在休息和节假日的空闲时间,中国学生最喜欢做的3件事是:上网聊天和游戏、听音乐学唱歌和看电视,出去运动的不足30%。时下火爆全国的《王者荣耀》坐拥2亿用户,其中大学生用户就占了25%,14岁以下的中小学生占据3.5%。越来越多的儿童青少年参与其中,相比于游戏带来的娱乐体验,耗时费力的体能锻炼的魅力不值一提。
《王者荣耀》将推游戏防沉迷系统:12岁以下每天限玩一小时。一边是中国儿童青少年的饮食营养水准不断提升,另一边却是运动时长越来越多地被荧屏挤占,即便是上下班的出行也越来越多地被公共交通取代。
当然,对于中国学生来说,真正挤占运动时间的不是电子荧屏,而是学习。研究显示,中国小学生平日课余时间里至少要花费3小时学习,不仅要完成学校作业,还要加班加点的补习,到了周末则要花费至少4小时。
让我们横向比较一下,暑假我带了一个从美国回来的小朋友,13岁女孩。她平时在美国学习期间,每周3次网球训练,每次四小时。基于项目的需要每天在家还要按要求练一小时的挥拍和身体素质练习,而这一切是由家长陪伴。
其实,孩子们每天要有半小时大强度,就能提高体能;对那些已经发胖的、想控制体重的每天就得达一小时。家里抽不出这个时间吗?有的家长说,孩子从早一大早就上学,晚上回来还要作业复习,没有时间锻炼,真的吗?作业间隙练几组俯卧撑、蹲起,或者去跑20分钟,回来洗个澡,再学习不行吗?或早上更早一点儿起床,跑个半小时洗个澡再去上课不行吗?或者,在没有体育课的日子,在家抽时间锻炼,有体育课的日子就交给学校锻炼,周末再抽个时间跑跑步、打打球,这很难吗?没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是不负责任的,站不住脚的,而缺乏对时间的管理的确存在。
因此,我们说,中国孩子的身体素质孱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庭体育缺失造成的。
观点2:体育中考,执行国家标准是最低标配,低于国标是对人才培养的不负责任
2016年9月,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高中阶段学校的考试招生要改革招生录取办法,要求将体育科目纳入录取计分科目,科学确定考试分值或等级要求,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
中考体育是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得到普遍认可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一些地方的实践证明,实施中考体育的地方或学校,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就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就能得到提升;反之,未实施中考体育的地方或学校,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就不高,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也受影响。曾经有过这样的案例,一个地方因某种原因取消中考体育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出现下降,拐点十分明显。
不容置疑,中考体育在学校教育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具有四两拨千斤、事半功倍的杠杆效应,是学校体育工作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牛鼻子”。通过中考体育,可以有效促进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重视体育工作,尤其是可以充分促进学生及其家长对体育工作的重视,把学生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真正实现“要我练”向“我要练”的转变。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是经过大数据统计并且充分兼顾到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2.6亿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基础水平二制定的。近年来,各省市中考体育标准不一,北京、上海标准较高,甚至个别项目标准略高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现象,这体现了一种对国家政策的敬畏,也是一种责任和担当。但如果一个学校体育课、课外活动不能保质保量,体育中考压力就可能转嫁到每位考生及家长。考分面前,“人性经不住考验”。所以才会出现文章开头提到的家长指导学生食用“兴奋剂”事件发生。难道为了杜绝作弊,体育中考还要设置“尿检”不成?!
另外,还有很多地区中考体育加试标准低于国标,把考试变向成为过关性考察。95%以上的满分率,其实是降低了国家选拔人才的标准。长此以往,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和习惯、体育学科的育人作用必将受到影响,“终生体育”成为一纸空谈。
观点3:建议中小学学校体育的变革应从每天1.5小时体育课改革开始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儿童青少年的体格水平已经实现了弯道超越,而在耐力、柔韧性和灵敏协调性所代表的体能却仍旧落后。换句话说,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能锻炼也许并不缺钱,缺的是锻炼体能的时间。与此相对,一项2014年的研究显示,中国大约每6个男孩中就有一个是肥胖的,每11个女孩中就有一个是肥胖的,如今中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已高于日本。全国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视力不良率也已经分别达到45%、74%、83%和86%。中国青少年选择了不锻炼或少锻炼,付出的代价不可谓不高。
各级各类中小学校门口,各种招生补习广告铺天盖地。因学习时间挤占运动时间而造成的体质健康问题非常明显,华东师范大学一项体质健康问题的现状调查表明,中国学生体质健康得分随年龄增长出现上下波动,但波谷一致地出现在5年级、6年级和9年级,也就是所谓的小升初和初升高阶段。
单一的升学和教育模式使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在中国根深蒂固,在升学压力面前,中国学生宁可牺牲身体素质。
另一方面因为怕发生安全事故,许多学校已经取消了跳箱、单双杠等“高危”体育项目教学,一些大学的运动会早已取消了3000米和5000米长跑项目,体能锻炼似乎得不到学生、家长、学校任何一方的欢迎。
即便是正常的智育课堂时间,中国学生也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统计发现,阿根廷的学生平均一天只需要上课4小时,日本、德国、加拿大、美国、英国等国家则约6至6.5小时,而中国的上课时数堪称世界之最,高达8至9小时。前不久,我带了一个从澳大利亚回国的高中生,顺便询问了一下澳洲高中体育课的设置,他们“每天一节体育课,时间1.5小时。每堂课设置四个项目,要求全部玩到,没有整队集合,体育教师就在活动比赛过程中给予指导。”
再看看日本政府为了保证青少年的运动时间可谓下足了功夫,从2005年开始日本总务省也与文部科学省一起公布了振兴体育的体育基地建设计划,为促进青少年体育活动开展增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提供大量的经费支持。而中国目前的工作重点仍然停留在体质监测层面,尚未形成完善的“体质监测—健康促进”一体化的青少年体质监测制度体系。
为什么我国不能把体育课拿出来每天1.5小时,去挤占智育课教学时间呢!建议中小学学校体育的变革应从每天1.5小时体育课改革开始。
但愿,体育中考兴奋剂事件不要蔓延!祝愿体育中考健康稳步发展。
图文编辑|郑淞
图片来源|网络
投稿邮箱:dongshangyjzx@163.com
微信ID:dongshangyjz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