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广填四川的历史原因湖广填四川的来龙去脉

2023-09-25 02:47:39 生活常识 102

湖广填四川的历史原因

1、背景由于张献忠和清军在四川大肆杀戮,结果四川人口,由明末的300-500万人,降低为清初的9万人。

来自不同地方的语言、生活习惯是如何融合的

湖广填四川,按道理来说,不同省份的人语言发音都不一样,生活习惯也不一样,为什么现在的四川人语言和饮食都很一致,没有什么区别呢?答主觉得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湖广与四川同属于中国南方,生活习惯接近。湖广填四川主要是从清朝大规模的开始,朝廷一早就考虑到人口的融合问题,迁移的是南方人口较多的几个省份的居民,就是便于融合。假如迁移的是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的北方居民,可能融合就不容易,也许口音都带跑偏了。比如大连口音现在还带有很重的山东话味道,也是山东人闯关东的结果。

第二:与本地居民的交往产生的融合。湖广居民到了四川,是分散到各个区县、乡镇和村里去,不是说湖南人来了给一块地你们湖南人待在一起,都是分散了的。本地居民虽少,但是相对于外来人口还是占据相当一部分。时间越长,融合的越多,最后语言和习惯就一致了。就像山东人闯关东之后,祖上是山东人的现在都是一口东北话,而山东人比较集中的大连反而留下了较多的山东口音。

第三:人口长期交融导致的一致性。几个省份的人口在一起,大家一起生活,相互来往、通婚,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就达成一致了。就像外国人到了中国,生的小孩子一口流利的中国话,比他们父母说的溜得多。几个省份的人口经过几代人的融合,最终就会达到一致。

历史上的湖广填四川是怎么一回事

不是呃。

史上各地居民大规模入川有三次。第一次在元末明初。第二次在清初。第三次是抗战时期及1960年后的三线建设。

湖广也不是指湖北湖南广西广东,而是专指明朝时期的湖广省(清代依旧保留这样的称呼,比如湖广总督)。大体是今天湖北湖南两个省的范围。

川人从未负国。宋末,四川在英勇抵抗蒙古军,1259年,在钓鱼城炮毙了蒙古大汗蒙哥,而深刻改变了世界历史。当时,入侵欧洲及中东的蒙古军队纷纷后撤回军争夺大汗,最终蒙哥弟弟忽必烈获胜,但四大汗国中的三大汗国就不再承认忽必烈导致蒙古帝国全面分裂。

所以,元末时期的起义军,后面的明朝政府都在向四川移民。

真正让大家熟悉的是第二次

明末,四川军民奋起反抗满清,满清与张献忠激战四川多年,最终造成1661年四川仅只剩6~8万户(不足40万口),才有清政府组织的湖广填四川。

这次湖广填四川持续多年,清政府组织的迁移行动自1662年一直持续到1820年的道光初期。此后,零散的,自发的移民行动到民国初期才大体结束。

由于没有统计数据,第二次由清政府组织的湖广填四川应超过100万口。

民国初期,有记者曾对成都居民进行了简单的调查,约80%人口是第二次入川者的后代,而人口迁移前的大体分布是:

湖北湖南40%,江西15%,两广10%,陕西甘肃贵州云南约15%。剩余系福建江苏浙江河南山东河北山西迁移。

最后,回答你的祖籍问题。

什么叫祖籍?

距离当前为止,上一个最少连续五代人的居住地。

所以我们大多数四川人的祖籍,是,而且就只是四川。

湖广填四川的湖广是指

湖广填四川湖广是湖广省。

为什么说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

江西填湖广,始见于魏源的《湖广水利论》。系指以江西为主的长江下游人口向中游地区迁徙的移民运动。据说最早出现于五代,明朝达到高潮。江西移民占江、浙、闽、皖、赣五省迁至湖南,湖北的移民总数的60%,在两湖各个地区,江西移民占有的比例又有差异,自东向西递减,适与地距江西之远近成正比。江西移民主要来自鄱阳湖平原和赣江流域,以吉安、南昌两府最多。

湖广填四川,是指发生在清朝的一次大规模的移民。据说,有湖北、江西、福建、广西等十几个省份的居民也在移民行列之中。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四川经过战乱,导致人口急剧减少。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移民,其中以湖广行省人口最多,客家移民是仅次于湖广人的第二大移民团体,湖广移民和客家移民分别占当时四川总人口的40%和33%。以成都为例,清末《成都通览》曾描述“现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其中,湖北15%,湖南10%,河南、山东5%,陕西10%,云南、贵州15%,江西15%,安徽5%,江苏、浙江10%,广东、广西10%,福建、山西、甘肃5%。

admin生活常识


相关阅读

旅游常识
旅游常识
旅游常识
旅游常识